京西宾馆:中国最神秘的政治坐标

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决定性时刻被人们永远铭记;见证历史的建筑,同样也会因此名垂青史。从天安门沿着长安街一路向西,过复兴门、军博,在羊坊店路和复兴路的交叉口,大街南侧一座挂着“羊坊店路1号”的大院,蓝色琉璃围墙内的建筑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下显得低调而静谧,门口总有两组持枪的卫兵相对而立。这里就是京西宾馆。

京西宾馆:中国最神秘的政治坐标

见证历史抉择

国家博物馆里人潮涌动。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三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一张以京西宾馆为背景的照片,吸引人们久久驻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瞬间。1978年12月18日,一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会议在这里召开。曲折中寻路的“中国号”巨轮,从这里开启新的航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京西宾馆三层第一会议室,从房间布局到门窗、立柱,从桌椅到喝茶的杯子仍保持着当年原样,室内陈设在历次翻修中“修旧如旧”,正面墙上仍然悬挂着毛泽东的手书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8个大字。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12月22日,北京迎来冬至,天气异常寒冷。很快,公开发表的全会公报响彻中华大地,温暖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邓小平在全会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大幕由此拉开。作为党、国家和军队重要会议举办地的京西宾馆,在过去的40年中,成为一系列改革开放决策部署的“诞生地”。

中国“会场之冠”

京西宾馆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主要接待国家、军队高级领导,并设有国家主要领导人套房,是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有着中国“会场之冠”的美誉。

京西宾馆始建于1959年,苏式建筑风格,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与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台、军事博物馆隔路相望。那里的地名叫皇亭子,据说清朝皇帝向西出巡,每次都在这座镶有黄色琉璃瓦的八角亭中休息。建国10周年前后,人们发现幽静的小树林突然被夷平,漂亮的镶着明黄色琉璃瓦的八角亭消失了,变成了一座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大楼。然而,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并不了解它真正的样子。

京西宾馆建设的初衷就是为军队最高统帅机关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开会场所。1958年筹建时,其被称为“八一饭店”,实际是军委的招待所。之后,因为各种因素限制,建筑项目两次中断,直到1964年9月14日才建成开馆。当年6月,时任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根据“八一饭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其定名为“京西宾馆”。

见证诸多军政大事

作为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京西宾馆不仅承接历年人大、政协预备会和党中央全会,还是会议期间军委代表驻地,以及一些地方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其管理级别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

京西宾馆主要承接的大型会议有党的历年全国人大预备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代会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在这里召开。京西宾馆是大会期间军委代表驻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该宾馆出席有关会议。京西宾馆同时也是各省、市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

党政军重要会议在宾馆召开,除了京西宾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西宾馆原本就是为会议接待而设计,会议室特别多。而且钓鱼台国宾馆已经对外开放,且只接待国宾,容纳有限。人民大会堂如今可以凭票参观,只有京西宾馆不对外开放。因此,宾馆每年至少接待200场次以上的会议,几乎天天有会。安排的会议原则上是先保中共中央会议,其次是国务院会议,再就是军队会议。

自1964年9月14日开业至2004年的40年间,京西宾馆共计接待29次人代会、44次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包括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最安全的宾馆”和中国“会场之冠”。

京西宾馆不仅承接历年的全国人大、政协预备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全会,还是会议期间军队代表驻地,以及一些地方高层领导到京的指定驻地。据统计,自1964到2014年,京西宾馆完成了30多次全国人代会(包括台湾代表团在内的几乎所有代表团都曾入驻过)、50余次全国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以及数千次党政军重要会议及活动的接待任务。

也正因如此,共和国政治中的诸多决定性时刻都发生在这里。宾馆三层的第一会议室里,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邓小平和陈云在这里微笑着坐在一起拍下了一张黑白照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瞬间。 1979年8月,对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审判工作会议也是在此召开。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产生——从1968年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始,历届中央全会绝大部分在这里召开。

除了重要会议,京西宾馆也会举行一些特别活动。如2006年8月7日,解放军总参谋部在京西宾馆礼堂,为在黎巴嫩遭以色列空袭身亡的杜照宇烈士举行悼念大会,解放军官兵、烈士家属等千余人参加。

曲折的建设历程

京西宾馆含东、西和会议楼3座建筑,隶属总参管理局,正师级单位。管理单位曾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京西宾馆管理处”,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京西宾馆管理局”。

设计之初,设计者到全国参观,最后参照上海锦江饭店建成西楼,成为当时北京市最高的建筑。西楼13层,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以苏式建筑风格闻名。筹建初期,宾馆对外称将建造“八一饭店”,设计为军队招待所,仅供接待国外军事代表团和军委内部会议,不对外营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曾提出过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规划,包括八一饭店、军事博物馆、解放军剧院和解放军体育馆等。但由于遭遇3年困难时期,原定于1959年底开工的八一饭店直到次年5月方才破土,其间又因经费不足两度下马。1964年1月,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组织施工队再次建造。当年9月1日,饭店一期工程完工,9月14日营业。当时仅有西楼和会议楼,建筑总面积58864平方米,造价3666万元人民币。

当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务活动重地先后对外开放的当下,京西宾馆依然因其“内部性”而显得独特又神秘。

京西宾馆的主楼共13层,为当时北京最高建筑。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会议楼庄严肃穆,部分会议室顶部装饰有巨大的五角星,长长的过道铺着厚厚的红地毯。自投入使用后,京西宾馆便一直是军队和国家高级别会议的重要会务地点。由于会议多、活动多,京西宾馆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宾馆之一,被称为“会场之王”。京西宾馆一位原领导曾透露,宾馆每年至少接待200场次以上的会议,几乎天天有会。按照这位原领导的说法,安排会议的原则是先保中共中央会议,其次是国务院会议和军队会议。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