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灰司机”产业链:数百万人租车跑滴滴 被金融镰刀残酷收割

滴滴司机,大家的第一印象,他们是开着自驾私家车的车主。

但实际上,其中存在数百万的“特殊”车主。他们大多是外地人,从租车公司租车跑滴滴

司机、汽车租赁公司和滴滴之间,形成了一条弱肉强食的利益链。

为了招募司机,租车公司和滴滴形成了“利益合谋”,甚至帮助司机绕过监管,缴纳罚款。

滴滴无疑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在掣肘租车公司之后,租车公司只能进一步压榨司机。

这群司机的收入日渐稀薄,成为最终被收割者……

01 灰司机

晚上11点,李洋在沙河高教园地铁站,等待这天的最后一个乘客。

他家住在昌平马池口,为了不空车回家,他通常都会在这里等待顺路的乘客。

运气差的时候,他得等半个多小时,到家的时候,已是北京的后半夜。

而第二天清晨5点半,李洋就会起床。6点,他准时开着八成新的朗逸开始跑滴滴,绕北京城一大圈。

这样的日子,已重复了4年。

4年前,李洋从黑龙江来到北京,并成为了一名滴滴司机。

但李洋和普通的滴滴司机不同,他通常会避开机场、火车站等地区,遇到查车的,都会绕行。

这是因为他们的车并不是自己的,而是租来的。

大家对滴滴司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是一些拥有私家车的车主。

而不为人知的是,其中存在着大量租车跑滴滴的司机。

这个群体,远比我们想象中庞大。

“全国租车跑滴滴的司机,已达到了数百万。在北京等个别城市,租车的占了绝大多数。”多位租车公司的创始人透露。

这个群体大多在30岁以上,学历较低,多是破产小生意人、黑车司机、第三产业劳动者、兼职白领和兼职小生意人。

此外,他们大多是来一二线城市谋生的外地人,经济条件不好。

建坤永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销售员小C透露:“现在在北京跑滴滴的,大都是外地人。”

“他们的收入都不太高,在每个月7000元到1.2万元之间,还要扣去四五千的租车成本。”一家租车公司的创始人吴光透露。

为了赚这个钱,他们每天要跑十几个小时以上。

他们是互联网盛世繁华下的产物,他们将一切都依附在一辆车上,游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在滴滴这种网约车模式崛起之后,曾经存在一批租车跑滴滴的司机,但比例并不高。

但2016年年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问世之后,各地政府又再推出了自己的监管细则。

比如,北京要求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1.8升。

揭秘“灰司机”产业链:数百万人租车跑滴滴 被金融镰刀残酷收割

在一些监管很严的城市,很多低档轿车难以达标,被洗出门外。

司机们为了继续跑滴滴,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租车”。

于是,2017年前后,在网约车监管严格的城市,崛起了大量的租车和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和滴滴合作。

据多位租车公司的人员透露,这样的汽车租赁公司,已超过4000多家。

滴滴、租车公司和司机,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滴滴无疑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而司机则被层层盘剥,利润和生存空间在不断减少……

02 绕过监管

为了招聘司机,滴滴与租车公司之间,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

在滴滴的客户端,就有一个招募这类司机的入口。

揭秘“灰司机”产业链:数百万人租车跑滴滴 被金融镰刀残酷收割

李洋就是从此处报名的,他点击滴滴页面的“车主招募”,就看到了“无车加入”的选项。

李洋填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第二天,他就接到了自称与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电话,叫他去门店咨询并看车,并给他发了一个位于北京沙河的地址。

起初他有些不安,怕是骗局。

等到了租车公司,他发现,“办公墙上贴着滴滴的海报,员工也穿着滴滴的工作服”。

“我没有双证,也不是北京户口,可以跑吗?”他问。

“基本不会被抓,但是尽量避免去火车站、飞机场这些地方。即使抓到了,公司也会报销,你放心吧。”李洋记得,当时对方是这样答复的。

揭秘“灰司机”产业链:数百万人租车跑滴滴 被金融镰刀残酷收割

对方给了李洋一张表,上面有21款车型和两种租赁模式。

一般租期都是6个月,分为整月租赁和“分期租赁”两种模式。

分期租赁适合手头紧的人,最少只需要缴纳3000元,就可以拿走一辆车跑滴滴,门槛极低。

李洋事后发现,和他一样从客户端进入滴滴的人,只是少数。

发表评论,文明发言,遵守法律法规一律通过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