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几乎人人都会做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心理学上,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和生理现象。那么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人的睡眠周期包括“浅睡眠1期、浅睡眠2期、浅睡眠3期、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等阶段。经历三个浅睡眠阶段后,人体的心率、血压等各项生理功能指标逐渐变慢,进入深度睡眠,在第一周期的深度睡眠之后,我们不会醒来,而是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睡觉的人眼球会快速上下左右地动,脑电波变得像清醒状态一样,心率和血压也变得不规则,呼吸也变得急促。梦就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这个时候把我们叫醒,我们就会记得当时做的梦。

人为什么会做梦?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某些阶段的睡眠时产生的想像中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人们尚未真正理解梦的内容、机制和作用,但是自从史前时期开始,梦就是哲学和宗教感兴趣的话题,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的科学猜想。研究梦的科学学科称作梦学。除了人以外,很多人也相信作梦也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动物已经确定会有快速动眼睡眠,然而他们的主体经验却难以确定,但有些家畜会有梦游的现象,因而它们会做梦并不奇怪。
做梦主要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桥脑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阶段中,不过这时的梦并不真切也难以记忆。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
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