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界的人物圈里,段永平,算是最为隐秘、低调却又充满传奇的商业神话缔造者。
段永平常常说自己胸无大志,他并不想做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事,只是期待能够每天喝点小酒,快乐生活。
纵然低调,但他却始终没有离开公众视野。OPPO、vivo的崛起、网易的腾飞、拼多多的电商奇迹,人们总能在一个个商业神话中发现段永平的影子。
最近一次,是小霸王游戏机团队的解散,这个他曾经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在自己离开23年后,彻底走向了衰亡。
但这似乎恰恰证明了段永平的实力。你再难在中国商业史上,找到一个像段永平这样拥有强大反击能力的人。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商机的市场里,他带领弟子奇迹般地突破重围,实现逆袭。
因此很多人将段永平比喻为《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在他的带领下,一群南下寻找机会的年轻人,突破阶层藩篱,从一无所有走向了财务自由。
OPPO总经理陈明永、vivo总经理沈炜和步步高总经理金志江......一群曾经穷到“脸比兜干净”的落魄人,变身为呼风唤雨的商业大佬。丁磊、黄铮在新商业时代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资本宠儿。
段永平和他的门徒们似乎拥有着共同的标签:低调、实用、逆袭、洞悉人性…..他们在不同的商业领域缔造出拥有相同气质的企业,成为一代传奇。
而波谲云诡的商业战场里,段永平始终是传奇的缔造者。
一
2001年,刚刚登陆纳斯达克的网易创始人丁磊,还没来得及笑,就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打击——他的企业遭遇了浑水机构做空,股票跌的比白菜还便宜。
股票不值钱,加上一度盛传网易将退市的严峻形势,丁磊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因为一个无解的技术难题,他发邮件向当时还在浙大上大四的黄铮请教,开口闭口叫老师。
虎落平阳,黄铮没有势利眼,依旧耐心地帮助丁磊解决问题。为了报答黄铮,丁磊把段永平介绍给了他。
(丁磊)
彼时的段永平刚刚离开中国,手里拿着大笔的钱在美国闲得难受,开始倒腾投资。
“投资其实是投人,投中了人,做什么都能成,投不中,站风口上也飞不起来。”
在段永平的投资理念里,黄铮聪颖好学,拥有平常人难得一见的少年老成,出身穷苦的同时又有一身本事,深得自己赏识,被收作了关门弟子。
三年之后,在美国TOP10名校毕业的研究生黄铮,面临最艰难的人生选择:一个是微软,见证过去;一个是谷歌,代表未来。但在当时,这家创始于车库的企业,并没有显现出日后一代帝国的样貌。
慧眼如炬的段永平倒是看得通透,告诉黄铮:“去谷歌干三年,回来你就财务自由!”
果然,三年后谷歌在搜索引擎方面一统天下,上市时黄铮手里的期权换回来了几千万。
但最让黄铮感动的,并非是在前后两难的境地里,段永平帮助他作出了决定。而是在2006年,段永平在与巴菲特的天价午餐中,带上了年仅26岁的自己。
那是段永平来到美国的第5年,在投资界小有起色的他,惊闻与股神巴菲特畅聊一次仅仅需要几十万美金。他毫不犹豫地拿到入场券,成为第一个与股神共进午餐的华人。
(巴菲特、段永平)
饭局上大佬谈笑风生,初出茅庐的黄铮如坐针毡。为了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他巴不得把巴菲特说的每句话记在小本本上。
但时至今日,他脑海中只记得股神说的那一句话: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老实、沉稳、闷声发大财,这种观念某种程度上跟黄铮不谋而合。
浮沉10年,2018年7月25日,黄铮重新来到了美国纳斯达克。出人意料的是,曾经被阿里和京东近乎锁死的电商市场,竟然被拼多多奇迹般地,以不可阻挡之势逆袭成功。
上市之初,拼多多的体量已经接近三分之二个京东,黄铮的个人财富达到了国内12位,在所有40岁以下年轻人里,排行老大。
狂欢的声音还未散去,创始人黄铮便迎来了自己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上市五天后,扑面迎来的并非是期待已久的赞誉,而是“拼多多假货”的质疑。
38岁的黄铮不得不从幕后来到前台,现身媒体沟通会,向外界表态:
“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打假,我们一直是特别认真的,山寨不是假货,消费者在进步。”
黄铮随后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公开信:“即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
(黄铮)
本分,正是他的老师段永平一直倡导的。
黄铮从创业以来,得到了诸多业内大佬的支持,其中不乏网易创始人丁磊、顺丰创始人王卫,甚至淘宝原CEO孙彤宇等人。
但在黄铮心里,段永平是自己真正的师父。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表示,自己是段永平的四徒弟,对自己商业教育最大的,还是段永平。
段永平也不辜负黄铮,面对陷入困境的拼多多,段永平果断站出来说:“虽然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10年后大家会看到他厉害的地方。”同时大量购入拼多多股票,力挺黄铮。
黄铮渡劫成功,成就了如今的电商巨头,把持着下沉电商市场,尤其在京东大震荡的基础上,更是扬言要成为电商第二。
但在段永平眼里,这不过是四徒弟黄铮取得的一点点成就,相较于自己和其他几位徒弟,不过是“孩子的骄傲”。
二
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传奇,都有一个不寻常的开始。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几乎是中国最为富有的那一批人,在逆境中强势崛起,塑造商业奇迹。而抵达巅峰的那一刻,他亦没有忘记陪伴自己的江湖兄弟。
那是开放高考后的第一年,高报考人数达到了570万。在当年,几乎所有本科、专科学校加起来,招考人数不过27万,淘汰率是实打实的“二百里挑一”。
段永平就是被挑出来的那一个。
那一年,年仅16岁的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浙大无线电专业,辗转12年,他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
1990年,28岁的段永平在人大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工作。在当时这是一家代表未来科技的国企,亦是无数人渴望的铁饭碗。
拿着颇高的薪水、拥有旁人艳羡的地位,段永平却并不开心。老北京国企讲究论资排辈,即便研究生,在厂内想要晋升也得靠熬。熬到年纪,上下打点得好,才能混出头。
老实本分的段永平并不懂这些人情世故,只是闷头干活,自然不受领导赏识。
付出没得到收获,段永平一气之下辞职南下。
在广州,一家叫做“日华电子厂”的老领导,看中他的高学历,力邀他前来当厂长。
欣然前往的段永平不知道的是,自己接手的是一个产品销路不佳,欠债200万濒临倒闭的破败企业。段永平只能硬着头皮上。
恰逢日本任天堂红白游戏机上市,他敏锐地意识到家用小型游戏机才是未来。于是用6个月的时间,率领团队研发出功能相似,但价格只有前者四分之一的“小霸王游戏机”。
同时他意识到,只玩游戏家长不会为孩子买单。于是1993年他创造性地在游戏机中加入键盘,将游戏机变身为学习机。如此通晓用户需求,段永平注定要发财。
那是段永平第一次展现自己的商业才华,在销售方面,他显现出强大的地推能力,搭建布局全国的销售网络,统一售价,保修包换。
同时花费40万元邀请功夫巨星成龙代言游戏机,提高知名度。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让小霸王学习机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标配。
段永平“重营销、铺渠道”的思路,后来被他的弟子在OPPO、vivo上发扬光大。2016年,在几乎被小米、华为、苹果、三星垄断的智能手机市场,OPPO、vivo疯狂地在线下布局了超过20万家销售门店,县城里几乎走几百米就能见到一家。
搞定线下,OPPO、vivo系斥资近20亿元营销费用,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宣传语,喊遍大街小巷。在2016年,OPPO、vivo反超小米、华为,跃居中国出货量前二。
多年前,同样靠着这一套营销手段,段永平的小霸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拿下800万利润。一年后销售额超过2亿元,次年翻倍,第三年再翻倍。
最火的时候,工人大年三十在工厂加班,发5倍工资。但全国各地前来小霸王拉货的车队,还是排出了一公里多,要想提货需要在工厂门外等4到5天。
成为富翁后,段永平展现出另一项成功企业家的气质:分钱。
小霸王是段永平所在集团公司最赚钱的项目,按照协议,要分给段永平和下属20%的利润。他大手一挥,将高薪撒向员工,四名研发顾问被分到超过10万的年终奖。
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奖金在当时的北京三环内,能直接买下一处房产。
有集团领导恨恨地说。“每到年底分红,他们总是发很多钱,双手拿不了就用报纸包,小报纸包不了就用大报纸包。”
很长一段时间内,段永平分钱都是国内企业的模范。因为大手笔分钱的高调举动,引来了集团领导的处处刁难。
盛怒之下,段永平宣布出走,有高管当众哭出来:“没有阿段就没有小霸王啊!”
实际上,正是这一次的出走,成就了日后的创业教父段永平。他的胆识和气魄,开始真正带领他和他的门徒走向巅峰。